完善公益诉讼制度是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的重要部署,是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制度安排。完善公益诉讼制度能有效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为探索公益诉讼制度的中国式现代化内涵和核心、研究检察机关充分发挥法律监督职能作用的中国方案、加强公益诉讼制度的实践总结和规范建设、进一步为完善公益诉讼制度提供理论和实践的智识,上海市法学会于2023年2月14日以“中国式现代化公益诉讼制度”为主题发起征文活动。实务界和理论界专家学者积极参与,经初步筛选符合征文活动评奖条件的原创作品共79篇。经多名专家匿名评审,共评出一等奖论文2篇、二等奖论文6篇、三等奖论文8篇以及优秀奖19篇。本次征文获奖名单公告如下:
一等奖
【资料图】
《问题、理念与方法——公益诉讼检察现代化的路径选择》
林仪明(上海市人民检察院)
《论社会法公益诉讼制度体系建构:底层逻辑、功能界定与制度实现》
管云彪(北京大学法学院)
二等奖
《预防性环境民事公益诉讼证明责任分配规则的厘清》
徐一扬(湘潭大学法学院)
《论环境公益诉讼作为客观诉讼的理路与进路》
尹婷 北京交通大学
食品质量检察公益诉讼发展路径
金云逸、宋晓红(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检察院)
《国有财产领域中国式现代化公益诉讼检察保护的若干思考》
谢惠、许佩琰(上海市崇明区人民检察院)
《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客观范围的审思与厘定》
李佩霖(中国政法大学)
《能动诉源治理下的行政公益诉讼磋商程序内在机理与再塑——以贵州检察实践为视角》
肖茜、邓娟、潘善斌(贵州省贵阳市白云区人民检察院、贵州民族大学)
三等奖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程序衔接的现实困境与规则优化——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的若干规定(试行)>第16、17、18条规定评析再出发 》
李文杰、刘锟(最高人民检察院、天津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
《环境公益诉讼惩罚性赔偿机制研究》
戚永福、樊华中、曹瑞璇(上海市奉贤区人民检察院)
《生态环境刑事附带民事公益诉讼之现状审视、反思与完善路径——以595件环境犯罪裁判文书为样本》
石魏、侯撼岳(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法院、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
《文物和文化遗产保护检察公益诉讼的反思与进路——以33个典型案例为切入点》
董津函、明天(浙江省人民检察院)
《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衔接的完善进路》
周保强、蒋昊(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检察院)
《论“双碳”目标的司法进路——以检察公益诉讼为视角》
钱俊、陈思琦(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检察院公益检察室)
《检察机关提起消费者保护公益诉讼的行政进路》
窦婷婷 重庆市渝北区人民检察院
《行政公益诉讼中“不履行法定职责”判断标准的实践检视与理论反思——基于湖北省154份裁判文书的考察分析》
赵艺鸣、刘子赫(武汉理工大学)
优秀奖
《环境公益诉讼中技术调查官制度的证立与展开》
赵文靖(中山大学法学院)
《环境行政公益诉讼被告适格研究——以检例第162号指导性案例为例》
徐铭泽、徐夕然(黑龙江省人民检察院、黑龙江省双鸭山市四方台区人民检察院)
《中美环境公益诉讼运行机制比较研究 》
吴家文(兰州大学法学院)
《“财政补贴类”国有财产保护行政公益诉讼实证研究》
黄本超(上海市普陀区人民检察院)
《知识产权检察公益诉讼现代化路径探析》
赵璐(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检察院)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背景下涉农行政公益诉讼现状检视及路径优化——基于全国423份裁判文书的实证研究》
杨敬(上海市闵行法院)
《论风险社会视域下预防性个人信息行政公益诉讼的建立》
杨璐璐(广东财经大学)
《公民个人提起环境公益诉讼制度研究》
闫钊、谌杨(南京审计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南京审计大学法学院)
《消费场景人脸信息保护公益诉讼制度探析:现状、理据及规范进路》
明天(浙江省人民检察院)
《构建行政公益诉讼起诉必要性审查机制初探》
赵敏、崔建华(重庆市九龙坡区人民检察院)
《中国式现代化下行政公益诉讼履职标准体系之完善进路》
杨茹凯(武汉大学环境法研究所)
《乡村振兴视角下传统村落保护领域检察公益诉讼的适用》
田鑫(山西省人民检察院)
《论环境民事公益诉讼中的支持起诉制度——基于 27 起典型案件的实证研究》
王梦玥(山东大学法学院)
《检察公益诉讼的制度定位:反思与重构》
许子健(吉林大学)
《涉药品行政公益诉讼案件的法律适用问题研究——以最高检发布的典型案例为样本》
李新国(河南财经政法大学)
《检察公益诉讼保护无居民海岛之实践路径——基于f市检察公益诉讼工作的调研》
邓虹、姜彩云(防城港市人民检察院、上海财经大学法学院)
《民事公益诉讼案件强制执行机制的现代化路径探析》
赵杰、郝炎平(安徽省人民检察院)
《协同治理视阈下的公益诉讼检察现代化》
赖敏娓(浙江工商大学法学院)
《未成年人网络安全保护领域公益诉讼的法理基础与制度完善》
李超、赵璐、李旭颖 (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法院)
上海市法学会
2023年7月10日
责任编辑:
孙建伟 张雪雯
上观号作者:上海市法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