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普义:学书法要找准源头、认准方向
来源:书画鉴赏典评收藏    2023-06-21 14:43:25

颜真卿是我国书法史上一座丰碑,在后世产生深远影响。然而世人理解的“颜体”多为楷书,而且是规矩方正的那种楷书。实际上,颜真卿在书法史上的贡献不仅有楷书,还有行草书。而且,只就楷书来说,颜体也是丰富多样、变化多端的。颜真卿从青年、壮年到老年,留下了大量的碑刻,并且面目多样,如《多宝塔碑》的秀美,《颜勤礼碑》的刚健,《麻姑仙坛记》的拙厚,《颜家庙碑》的宽博,《大唐中兴颂》的雄强,以及《李玄靖碑》的丰富,《自书告身帖》的老辣等。

颜真卿行书也是多姿多彩的,比如《裴将军诗》的楷、行、草相结合,《刘中使帖》的厚重,行书“三稿”的感情迸发,以及《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的自然天真等。所以颜真卿是多维的,不能简单、片面、支离、断裂地理解颜真卿。要写好颜体字,真正地钻研颜真卿的书法艺术,必须全面了解颜真卿,了解他的家学渊源、时代背景、情感世界、师承变迁。

首先,我们有必要了解颜真卿的家学渊源。颜真卿出生于一个家教甚严的文人士大夫家庭,世人推崇的《颜氏家训》就出自颜真卿五世祖颜之推笔下。颜真卿《草篆帖》有记:“真卿自南朝来,上祖多以草隶篆籀为当代所称,及至小子,斯道大丧。但曾见张旭长史,颇示少糟粕,自恨无分,遂不能佳耳。”可见颜真卿书法以家学为主,而且祖上擅长草隶及篆籀。在颜真卿之前,颜氏能书者史载有十世祖颜延之、九世祖颜腾之、八世祖颜炳之、六世祖颜协、五世祖颜之推、曾祖颜勤礼、曾伯祖颜师古、祖父颜昭甫。颜真卿的这些上祖俱擅长草隶或篆籀,是为书法世家。


(相关资料图)

其次,颜真卿书法除家学外,也受到时代的影响,南北朝时期的《泰山经石峪金刚经》及北周时期的《铁山石颂》都宽博雄强。在颜体楷书中,我们能看到上述碑刻的影子。另外,我们需要了解颜真卿的家国情怀,颜氏家门忠贞报国,满门英烈。其侄颜季明在平定安史之乱中英勇殉国,《祭侄文稿》就是颜真卿悼念亡侄写下的悲愤之作。颜真卿本人也是为国捐躯,在劝降叛将李希烈时宁死不屈,英勇就义。欧阳修评价颜真卿:“忠义出于天性,故其字画刚劲独立,不袭前迹,挺然奇伟,有似其为人。”颜真卿的书法风格正和他这样的家国情怀密不可分。至于颜真卿的师承变迁,他曾学习王羲之、褚遂良书法,更得到张旭亲授,加上他个人的领悟,遂成为名留青史、开宗立派的大家。

我们学习书法,同样需要找准源头、认准方向学习。

从技法来讲,笔者认为学习颜体书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锤炼篆籀之意、拙厚之气、宽博之美。上溯古源,追寻古法,如练习篆书,可增加线条厚度;练习汉碑,以增加金石之气。《张迁碑》会使作品增加古朴稚拙之美,《石门颂》会使作品增加飘逸豪放之美,《开通褒斜道刻石》会使作品增加宽博厚重之美……尤其取法离颜体更近的南北朝时期的摩崖刻字,更能体会颜真卿楷书质朴的风貌,比如学习《泰山金刚经》《铁山石颂》《冈山石颂》这些摩崖,更能从精神气质上理解颜体书法的源头,而不至于简单化地理解颜体。

二、融入行草笔法。要写好颜体楷书,必须学习颜体行书,这样才能真正体会颜真卿楷书的生动灵活。颜真卿的书法老师是张旭,而张旭是草书大家,有《古诗四帖》传世。颜真卿晚年的楷书代表作《自书告身帖》已有行书笔意,大小错落,字势灵动,一派天真。《祭侄文稿》是颜真卿行书代表作,而且是墨迹,值得仔细研读。有人称《争座位帖》为颜体版本的《怀仁集王书圣教序》,盖言其对颜体行书规律性的重要。其次可学习《裴将军诗》《刘中使帖》《述张长史笔法十二意》,增加对颜体行书的深入理解。要学会行草书笔意,还可以旁涉张旭、怀素草书,在《古诗四帖》《自叙帖》上下工夫,上探二王行草书,进而找到飘逸、潇洒、流畅、生动之美。

三、书写真情实感,不作无病呻吟之作。颜体书法真正魅力在于颜真卿的人格魅力。写颜真卿楷书要真正书写那种凛然正气、刚正不阿,把那种雄厚、宽广、朴拙、大气写出来。写颜真卿行书要将喜怒哀乐,在笔墨、字里行间渗透出来。

如果学习到一定的阶段,想尝试依托颜体进行书法创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丰富笔法。不能简单地把笔画写黑写粗,也不是简单地把结构写肥大,写出个燕尾、钓鱼钩即可,要强化用笔过程中绞转的篆籀笔法,要强化用笔行进过程中的强弱、虚实、快慢、轻重变化,要强化中锋与侧锋兼顾、凝练与飘逸并施、收敛与放开结合。

二、强化造型意识。颜体楷书结体不是简单的方框字,不是单一的规整死板,要加强大小、粗细、斜正、方圆等变化,要写出味道、格调、气势;要强化结字空间,注意点画方向、远近、粗细、留白等。

三、注重章法布局。要改变那种传统打格子,然后往里面填字的做法。格子只是处理章法的一种依靠,不能有依赖。颜真卿楷书《自书告身帖》就没有格子,而是一种自然书写状态,像是乱石铺街,一片天真烂漫。写颜体行书更要注意谋篇布局,计白当黑,计黑当白,空间照应、虚实结合,上下兼顾,起收映带,跌宕起伏等。

四、加强笔墨层次变化。不是通篇写黑,而要写出浓、淡、干、湿、枯、润,增加作品质感、层次感。

五、读帖悟法,读书悟道。平时多读帖、记帖、背帖,做到胸有成竹,下笔有物,不光形似,更求神似。读有关颜体之书,读颜真卿家史,读唐史,读古今评颜体书法理论,增加对颜真卿书法艺术深入理解。

六、勤奋耕耘,浸淫翰墨。颜真卿有《劝学》诗:“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练好书法,终归离不开勤奋。

七、读万里书,行万里路。终日临帖不如实地观摩。实地观摩原碑原帖,可能会破解你所不知、不解的很多秘密。颜真卿传世的碑帖很多,实地考察,大有益处。

总之,学习颜真卿书法,最好以颜体一帖为突破口,筑牢根基,抓规律,寻特色。然后,多帖相结合,寻找颜体风格共性中的艺术个性,并且注重颜体楷书行书并举,寻找颜体精髓。也可以借鉴其他经典书法,追古寻源,探索创作之路。在学习中,尽量做到入古而不泥古,出古而能创新。中国书法艺术博大精深,颜体再好也只是颜体,要能脱胎创新,有新语言、新思想、新风格、新发现,才是书法创作追寻之路。

附:王羲之最高明的13个字

王羲之《兰亭序》(冯摹本)

东晋穆帝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四十一人,在山阴(今浙江绍兴)之兰亭修“拔禊”之礼,举行盛大的风雅。当日,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名士们饮酒赋诗,五十一岁的王羲之用蚕茧纸,鼠须笔,兴乐而书,完成了“天下第一行书”《兰亭诗序》,遒媚飘逸,纵横变化,气韵完美,雄秀之气,出于天然。

当时王羲之已醉,下笔如有神助,醒后自己也感惊异,他日更书数十本,比原稿终莫能及。

《兰亭序》中20多个“之”字,字字不同,每个字都有每个字的写法,笔法千变万化,令后人叹为观止。除了“之”字之外,在《兰亭序》中,凡是重复出现的字没有一个不变化的,这也反映了中国书法作品中笔法的丰富和多变。

本文列出了兰亭中部分重复的字的高清放大版,供大家细细玩味。绝美兰亭,每个人心中不一样的美,奥妙不尽,亦在此。分析不足之处,欢迎各位书友补充。

“之”

短短三笔,变化无穷。之字的变化,总结起来,主要有三种:1,行书、楷书、行楷书用笔的变化;2,行书用笔变化,比如折笔、顿笔、回锋等变化;3,主笔变化、比如第二笔、第三笔主笔转换的变化。大家可以细细欣赏玩味:

“文”

力度不一,张力都很足

“会”

两个“会”字,变化不大,但终归不同,表现在粗细、轻重和结构轻微变化。如图:

“山”

两个“山”字的笔顺是不是不一样?

“修”

行笔速度的变化

“事”

第三个“事”字变化最大,或许正当兴头上写的。

“也”

起笔、主笔力度都有变化

“有”

“有”字主笔有一定变化

“竹”

两个“竹”字变化就大了,我们看看行书和行楷书:

“其”

“其”字也不少,变化主要表现在行笔速度,和结字顾盼的变化。

“和”

好吧,请理解异体字也算变化吧!

“以”

不少人“以”字写不好。我们看看书圣的写法。在兰亭序中,“以”字数量仅次于“之”字,行笔速度、行楷书的用笔不同咱就不多说了,就一点:前两笔和后两笔的距离感产生空间美感,你发现了没?所以,别把“以”字写太拢了,注意布白关系。

“为”

几个“为”字笔画较多,主要是粗细和行笔速度的变化吧。冯应该是理解到了的:对于微醉的书圣而言,粗细变化也许是当时性情所致,但求逸而不飘,重而不沉。

Copyright   2015-2023 今日玩具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3005074号-40   联系邮箱:5 85 59 73 @qq.com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