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京津冀②|工业增加值十年增至1.5倍 产业互补如何升级-全球速读
来源:新京报    2023-06-02 17:49:23

2022年,京津冀地区工业增加值实现25114.4亿元,是2013年的1.5倍,年均增长4.5%;累计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100多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7000多家。今年5月,《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实施方案》发布,京津冀产业分工定位更加清晰,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综合实力迈上新台阶。


【资料图】

从单打独斗到协同发展,京津冀地区发生了哪些变化?新京报贝壳财经记者从经济发展、产业协作、生态治理三方面带你看京津冀蝶变“三部曲”,透过数据探寻城市群发展新路径。第二篇我们梳理了过去十年京津冀地区的协同发展布局,看三地产业如何“手牵手”迈向新台阶?

1.京津冀产业互补激活发展密码

2022年工业增加值是20131.5

产业协同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三个率先突破领域之一,2015年,《京津冀协同发展产业升级转移规划》发布,对区域重点产业发展方向和布局进行引导。2017年,京津冀三省市协同办联合印发《加强京津冀产业转移承接重点平台建设的意见》,推动构建分工合理、协作有序、上下游联动的产业协同发展格局。

过去九年京津冀区域发展不断向好,产业协同效能显现。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 2021年区域发展指数为138.9,相较上年增长7.7点。其中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和协调发展成为京津冀地区发展主要支撑力量,相比上年分别增长5.5点、8.5点和2.6点。

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不断推进,三地之间联系亦不断加深。目前,京津冀三地企业累计在京津冀区域互设分、子公司超过9万户,三地生产要素流动加快。

京津冀产业合作格局初步形成,工业增加值稳步上升。

2022年,京津冀地区工业增加值实现2.51万亿元,是2013年的1.5倍,年均增长4.5%。近三年,河北工业稳步发展,三年增速分别为4.6%、4.6%、4.2%。2022年河北工业增加值达1.47万亿元,占京津冀总体的58.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5%,其中,食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以及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速超过10%。

与此同时,一大批规模企业和具有竞争力的优质企业在京津冀地区孕育而生,截至2022年底,京津冀地区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52万家,比2013年增加了15.8%。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累计1124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7000多家,分别占比全国的12%和9%。

2.北京以科研优势赋能天津、河北

2022年北京技术合同流向津、冀共5881

目前京津冀地区研发投入长期领先全国,2022年北京研发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居全国第一。北京“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到,发挥北京创新资源优势,以创新链带动产业链、供应链, 以园区链、政策链带动服务链协同,加快形成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产业体系。

自2015年北京科委与中关村管委启动京津冀科技协同创新工作起,北京技术合同流向河北、天津的数量持续增长。2022年北京共有5881项技术合同流向天津、河北两地,成交金额达356.9亿元。北京流向河北、天津两地技术合同成交金额占总流出比重亦不断上升,2021年,北京流向天津、河北技术合同成交额350.4亿元,占流出总成交额比重从2015年的5.9%增至2021年的8.1%。

此外,截至2022年,中关村企业累计在河北、天津设立9536家分支机构,将北京科研力量辐射至天津、河北两地。

发展高精尖产业,成为北京构建科技创新链条的重要环节。目前,北京高精尖产业崭露头角,2021年高技术产业增加值突破万亿元,占GDP总量的26.99%;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从2017年的6619.8亿元增至9961.6亿元。同时,北京以高精尖产业为牵引,打造并壮大发展新动能,辐射带动三地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更好推动京津冀协同创新发展。

今年5月,《京津冀产业协同发展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发布,将增强区域产业创新体系整体效能作为一项重点任务。《方案》提出,京津冀地区瞄准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生命科学、空天科技等前沿领域,强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着力攻克一批产业链共性技术和关键核心技术。

3.天津累计承接北京企业投资超6900

2022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3.2%

作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承接地之一,越来越多北京的项目和资金流向天津。

九年内,天津累计引进北京企业投资超6900个,到位资金超1.2万亿元。2022年,天津引进北京投资项目1180个,到位资金相比去年增长35.7%,占天津吸纳内资比重的50.1%。

一大批优质企业、重大项目流入天津,内化成其发展动力,加快建设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进程。中石化LNG三期、力神滨海新能源产业基地等一批重大项目落户天津,强化当地重点产业链条,发展产业配套设施。目前,天津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累计达到77家,位列全国主要城市第3名。

2019年至2021年,天津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持续上升,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比重最大。2022年天津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3.2%,比重下滑至14.2%。值得注意的是,天津医药制造业比重持续上升,从2017年的3.6%增至2021年的5.6%;与电子及通讯设备制造业的差距缩小至1.8个百分点。2022年,天津医药制造业增长8.8%,快于天津规模以上工业9.8个百分点。

生物医药产业是北京的强项,在北京汇集了大量生物医药企业和研发机构。随着京津冀战略推进,天津凭借地理优势承接来自北京的多项生物医药投资项目。今年,天津北辰区政府提速京津医药谷开发建设,主动对接在京高校、科研院所和科技型企业。分管京津医药谷建设开发的天津市北辰经济技术开发区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永苹在接受当地媒体采访时表示,“目前手头上储备的投资项目中,五成来自北京。”

今年中关村论坛期间,三省市协同办举行发布会,公布了新一轮京津冀产业合作重点平台。未来,天津将着重提升重点平台承载能力,加强政策双向对接,充分发挥“先进制造”和“研发”优势,围绕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车、生物医药、电子信息等优势产业,推动京津冀产业成龙配套。

4.河北承接京津企业4.4万家

近五年高技术产业年均增速10%

目前,京津冀地区逐渐形成为“京津研发、河北制造,北京研发、津冀转化”的空间布局,河北制造业发展进入快车道。

据工信部数据,河北制造业单位数区域比由协同前的54.6%提至2021年的79.3%。2014年至2017年,河北制造业法人单位增速保持在两位数,2017年,河北制造业法人单位数量突破20万家。到2021年底,河北制造业法人单位数量达27万家,相比上年增长8%。

自京津冀协同战略实施以来,雄安新区、曹妃甸区、渤海新区等重点承接平台不断转入京津两地企业,目前,河北累计承接京津转入企业和单位4.4万家。其中包括部分汽车、医药新材料等制造企业,还有商贸物流服务业等疏解项目。

河北承接企业转化成发展动能,近五年,河北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平均每年以10%的速度增长,2022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增长8.5%。

今年4月,河北出台《加快河北省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行动方案(2023-2027年)》,提出河北从产业集聚发展向产业集群发展,构建各具特色、错位发展、与京津深度协同、优势互补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新格局。

(文章来源:新京报)

Copyright   2015-2023 今日玩具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3005074号-40   联系邮箱:5 85 59 73 @qq.com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