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沙沙)近年来,沿河土家族自治县在强化职能、健全制度、依法决策、健全体系、加强保障等方面下功夫,大力加强基层治理力度,为乡村振兴赋能。
(资料图)
县委政法委、县法院、县检察院、县司法局、县公安局等部门共同发力,强化协作、加强沟通,进一步深化普法依法治理效能,加大培育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农村法律明白人,发挥法官工作站、检察听证进家门等基层法治化作用,积极为民解忧化纠纷。
“自从有了法官工作站,我们再也不用跑那么远的路了,有点‘小毛病’,在这里很快就能解决。”土地坳镇木坪村村民齐某说。
齐某与同村的阚某发生土地纠纷,因距离官舟法庭较远,并且正忙于春耕春种,所以一直没有起诉。“那天土地坳赶集,我在法官工作站看到了秦法官,抱着试一试的心态跟他说了这件事,没想到秦法官立即带着工作人员查看现场,开展调解,仅仅花了一个中午,就把事情处理好了,我十分感激!”齐某动情地说。
“为进一步让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在‘家门口’得到解决,我们在全县设立了5个人民法庭,18个法官工作站。目前,在南庄村创建了‘无讼村’。”县法院办公室主任冉丹说。
“赔就算了,大家都是隔壁邻居。”大年初一晚上,沙子街道南庄村冉隆清家外“轰隆”一声响,家人跑出来看,原来是同村一男子骑三轮车撞坏了自家的蜜蜂桶,该男子积极配合村干部的调解,主动承认购买蜜蜂和蜜蜂桶赔给冉隆清老人。在调解中,冉隆清的儿子冉启国说了开头的那段话,冉启国是南庄村的23位联户长之一,平时主要帮助村干部、驻村干部调解邻里之间的矛盾。
南庄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张丽娟介绍道:“我们村每10户家庭就评选一位联户长,如有邻里之间发生口角、矛盾,联户长会像摆家常一样就把矛盾化解。自从有了联户长之后,我们村都是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
法治建设是乡村振兴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充分发挥好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重要作用,该县致力于打通法治“七进”最后一公里。
为解决普法进村入户“最后一公里”问题,沙子街道云丰村11个村民组的“智慧普法宣传”大喇叭在每天早上9点到11点,下午3点到5点就会准时响起,“传播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理念,指导法治实践,云丰村普法大喇叭开始广播了…… ”。
该村村民罗来云每天都能听到村里大喇叭广播法律小知识,“昨天喇叭里说,通知亲戚出事要先汇款的,千万别相信,都是骗人的,我还讲给我孙子听了。”
“喇叭虽小,作用可不小。智慧普法广播系统有效地利用现有资源,使法治宣传教育更具广泛性和针对性,有效增强了广大农村群众的法律意识,提高了农村普法效果。”云丰村驻村干部赵晓林说。
法治是基层治理的前提和保障。目前,该县所有村(社区)实现了聘请法律顾问全覆盖,23个乡镇(街道)组建专兼职巡逻队员626人,446个村(社区)建立义务巡防队446支5000余人,做到乡镇、村、组全覆盖。
在加快法治的同时,自治、德治同步融合推进。该县446个村(社区)全部建立规范性的村规民约,越来越多的群众参与村居治理成为自觉与习惯。
该县还充分利用新时代文明站所、志愿者队伍以及身边好人和先锋模范,激励和引导群众,不断提升社会整体文明程度。
“自治、法治、德治相融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已初步形成合力,‘治’出了和谐有序和社会活力。”该县委常委、县委政法委书记王苏州表示,“三治”融合,让沿河乡村振兴战略走上善治之路,进而助力沿河乡村振兴,推动沿河县域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