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评:破除基层闲人现象,当从制度抓起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原创稿    2021-10-27 16:56:47

近年来,基层作风建设走向深入,基层干部队伍的责任心、执行力得到群众认可。但在一些地方,基层政府工作事务杂、体量大,忙闲不均、人员闲置的现象依然存在。近日,有媒体调查发现,少数干部或主动或被动地成了基层闲人,目标不清,对考核任务漠不关心,卸掉拼劲的同时也放下了责任。这给基层工作带来了负面影响,需要及时予以纠正。

上推下卸的“二传手”,升迁无望的“老前辈”,得过且过的“隐形人”,有苦难言的“背锅侠”,徒劳无功的“大头兵”,这五种基层闲人画像可谓入木三分。现实中,有的基层干部习惯性把工作推给年轻人,经常做甩手掌柜;有的觉得晋升无望,只想“平平安安占位子,浑浑噩噩混日子”,只求无功无过;有的年轻干部缺乏社会历练,不求实现多大的人生价值;有的直接领导推责任,一般干部受处分,导致积极性受挫;还有的因为任务分配不合理造成干部们忙闲不均……凡此种种,不仅影响基层治理的效率,更成为作风建设的“中梗阻”,干扰基层干事创业的主动性。

干部干事的状态,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事业呈现的状态。基层干部身处推动发展、服务群众、执行政策第一线,更应该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昂扬的奋斗姿态履职尽责、担当作为。应该说,基层闲人现象不同程度存在,原因是多样的。主观来看,一些干部不思进取、得过且过,面对工作推三阻四,面对任务能躲就躲,面对难题避之不及,根源在于理想信念的总开关拧得不够紧。客观来看,基层工作千头万绪,容易忙中出乱,由于容错纠错机制的不健全、分配工作不均衡等原因,导致了一些基层干部“被动”成为闲人。有网友一针见血地指出“干与不干一个样,甚至不干的比干的升得还快,干多错多,有好处就抢,没好处就推,最后大家都不想干了”。由此来看,破除基层闲人现象,既是作风建设的重要一环,也是提高基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重要课题。

找到症结,才能对症下药。闲人之闲,闲在责任心缺乏、作风漂浮,正因如此,压实责任是关键。一方面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干部深刻认识到“为官不为”的危害,结合党史学习教育着力增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责任心和行动力。另一方面要从日常管理、考核督促上下功夫。各级领导班子要负起全面从严治党的主体责任,对基层干部存在的不作为不担当、当闲人现象要及时发现、及时纠正。现实中,有的领导干部热衷于当“好好先生”,或碍于情面轻描淡写,或“蜻蜓点水”不动真格,这种做法坏的是风气、是事业。领导干部要从自身做起,坚持以上率下,强化监督执纪问责,层层压实责任。

制度具有管根本、管长远的作用。破除基层闲人现象,还要在制度建设上见真招、求实效。现实中,一些基层干部“铁饭碗”意识仍然较强,认为“进门难,出门更难”。这种错误意识助长了思想上的懈怠、行为上的懒惰,需要通过制度设计来破解。比如在干部考核上,要进一步落实制度规定,形成导向正确、措施科学、考准考实、简便管用、促进科学发展的考核指标,坚持考核结果与奖惩挂钩、奖罚分明的原则,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机制,对那些作风漂浮、甘当闲人、考核不达标的,该调整就要调整。再比如针对“被动”成为闲人的现象,要贯彻落实好干部容错纠错机制,让干部们轻装上阵。

当前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已经开启,无论是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还是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抑或是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现实问题,都需要提高基层治理水平、需要各级干部担当作为。破除基层闲人现象,让干事创业的氛围更加浓厚,这是奋进新征程、创造新业绩的必有之举。

Copyright   2015-2022 今日玩具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2005074号-40   联系邮箱:5 85 59 73 @qq.com

回顶部